农夫的记忆¶
一段上田塍的视频,勾起我一介农夫的水稻种植记忆。
水稻种植分浸种育秧、大田整理、限时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入库等五个环节。上田塍只是大田整理中的一道工序。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大田整理的各道工序进行叙述:
第一道工序:砍田墈、铲田塍、挖田脚。这三项,只有挖田脚有的不需要,有的必须挖。
第二道工序:犁田。犁田技术有两点:用心智开“二子”。这个是不走废路、提高效率的关键。用手感体验护犁经验。这个是人畜轻松、行犁顺畅的关键。
第三道工序:钯田。此工序主要是碎泥。通常采用九齿钯。
第四道工序:田塍箍泥。此活靠两人完成。一人掌铲钯,一人扯拉,将泥土箍向田塍边。工
第五道工序:上田塍。工具是四齿钯头和板钯里。
第六道工序:搭田。主要是将犁田和箍泥使泥巴隆起部分和失泥低洼处得到捡平和补充。在这道工序里顺带着把犁田“开二子”未翻卷的起首与结尾挖卷捅化。
第七道工序:打滾。此工序一是将浮草类压到泥下,二是进一步将田泥打烂打匀。
第八道工序:耘田。耘田的耘钯约达3米长,木齿,约5公分长。其作用是将大田大致整成水平状。
第九道工序:拖板梯。就是将两根长木头钉成井字型,放到大田里去拖,将大田完全整理成水平面。
第十道工序:拖架子。这就是待大田稍作沉淀,是架子划格子,保证合理密植。
大田整理十道工序有时会省去一二道也是有的,如耘和滚取其一等。
精耕细作就是这样的。但是有的农人干了一辈子,就是不知道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环节的工序以及其中的技术。他的农作就是看别人而事。
顺便说说,南方种稻的农民要比北方旱作的农民要辛苦十倍不止。说来真让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