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同事之约写的寒假水文,返乡体中的一股清流。学界看了会呵呵,业界看了会嘿嘿。*/
今年春节是娃娃学会走路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和家人早早便计划返乡过年。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在家乡有意无意之中感受到金融科技的渗透、普惠服务的健全以及一日千里的发展,写下点滴感受,是为之记。
Table of Contents
支付——双雄并立的纷争
我的老家和妻子的老家同在中部某省,相距200余公里。从刚到妻子老家所在的县城开始,我就发现一两年时光,微信与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在此已然渗透率惊人,蔚为支付领域的事实标准。无论是街边摊点、餐馆饭店还是百货商超、生活缴费,微信与支付宝都能让人“一机在手,天下我有”。春节假期,除了高速公路缴费与拜年红包,竟再无现金的用武之地。2017年的《亚太地区零售银行应用报告》显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使用行为渗透率比中国前5大移动银行应用的平均使用行为渗透率高出近7倍。以微信与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给银行的传统支付结算业务带来压力,而中国移动支付与金融科技的发展,又在整体上形成对发达经济体的后发优势,迸发着“弯道超越”的勃勃生机。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日常支付领域微信与支付宝双雄并立的表象下,个体经营者似乎更偏向引导顾客使用微信支付。有好几次,我一度以为店家不支持支付宝,但在询问下,还是得到了支付宝的入口。我想这可能是微信在社交功能上叠加支付属性,远比支付宝在支付功能上叠加社交属性来得顺畅自然吧。金融的未来,关乎场景、传播与生态,微信抓住日常生活的场景引导用户习惯养成,强化社交应用的病毒化传播属性,努力从被连接的各方入手培育生态,以国民应用、流量黑洞、万能入口的姿态形成对支付宝的重大挑战。
说到春节,抢红包注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亲戚们来我家做客,时不时呼朋引伴,乐呵呵地分享红包出没的讯息。红包所承载的资金价值或许不高,其更像一种情感支付手段,用金融的手段为情谊与惊喜赋值,让社群中的亲友得以传递彼此的感激与快乐。在产品形态的设计上,红包的弹出、金币的转动、包封的展开,既将传统红包传递接收的场景成功模拟至线上,又在视觉与声效上隐喻了《阿甘正传》中的那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样子。”
储蓄——线上线下的连接
我家所在的居民小区,金融业在此处最大的物理存在就是由某个居民车库改造而来的自助网点。自助机具提供了存取款、转账、基本的投资理财等功能,春季期间时不时散落在门前地面的红包纸袋诉说着节日的喜庆。
在经历了社区银行的曲折探索过后,自助银行目前仍是服务居民、践行普惠的最佳物理形态,这并非偶然。滥觞于国外发达地区的社区银行进入国内后,因其业务功能有限、成本收益不匹配的难题始终待解,加之中国大多城市社区靠近繁华市区,不存在国外成熟社区银行发展的地理基础,故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监管政策趋严的叠加背景下,逐渐不复当年盛况。但是,作为银行营销获客的服务空间、线下场景的聚合节点、数字渠道与物理实体的连接中枢、社区生态的孵化平台,社区银行仍不失为商业银行发挥传统优势、推进经营转型、应对新兴挑战的前沿阵地。
另一方面,历久弥新的自助机具在未来依然前景可期。一是针对客户属性,提供更友好、更具引导性的操作界面。二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客户体验,并加强客户教育引导功能。我妈妈说,她有一次操作ATM机具时,稍过迟疑即遭吞卡,嗣后颇费周章。三是进一步丰富自助机具功能,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与创新型风控措施的辅助下,将更多原先必须到网点面对面办理的业务嫁接到自助渠道上来。
贷款——永不停歇的修行
春节是中国人身心愉悦的假日,但并不耽误广大小微企业主努力赚钱的修行。我的表哥长年在江浙做外贸生意,在纺织行业整体下行、工厂资金趋紧的情况下,多年未曾联系的意大利老板直接给他发来了订单。
为了促成原材料向商品的“惊险一跃”,他的筹资选择可谓万千小微业主的缩影。大型银行的流程过长、公司法人主体无法准入、异地办贷困难重重、小贷公司不尽规范且成本较高、网络借贷过于零散……最终,他成功申请到浙江某小型银行的贷款,以个人在本地房产设置抵押,资金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这是一个正规银行给的贷款呢。”表哥的话语道出了广大小微业主的欣慰与感慨。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前那篇振聋发聩的报告中说,“一个生产队有了经营自主权,一小块地没有种上东西,一小片水面没有利用起来搞养殖业,社员和干部就要睡不着觉,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时至今日,当年的导航图已指引中国这艘巨轮驶入了壮美丰盈的深水区,但也面临着波谲云诡的风波险途。在宏大的背景下,我从表哥身上窥斑见豹,深深体验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与稳定器,并坚定着对未来的信心。
网贷——浴血重生的涅槃
作为一名没太多闲钱的工薪族,我平常喜欢把钱放在网贷平台上,以基本可控的风险,获取显著高于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贵在不用盯盘,可以匀出时间来投资自己。网贷理财产品设计灵活,收益率、期限、风险水平、回款方式组合丰富多样,精准匹配不同偏好投资者的需求,同时以移动互联、数据科技等手段提高客户体验、丰富决策机制,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投资渠道。
然而自2017年12月8日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P2P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以来,网贷行业经历着合规转型的阵痛与化蝶。备案无望的平台在野蛮生长之后仿佛一夜凋零,而冲刺中的平台则将备案作为第一优先级,我手机中一个网贷平台App就暂停了服务,全力开展备案合规升级优化。当然,还会有少数平台开始最后的疯狂,用虚假承诺的超高收益骗取资金,准备跑路。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后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跨越,网贷平台的规范化,必将有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并将在整体上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创新发展,同时真正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作用。
春节期间,与网贷备案的风声鹤唳相伴而来的是网贷平台“项目荒”。优质资产开发的停滞,固然与备案期间从业者的精力分配有关,但很大程度也是春节假期停工休息的实际使然。我手机中的网贷App上,几乎全部项目都显示“筹款完毕”等字眼,而与此同时又没有新的好项目续标,少数几个新上项目也往往被“秒杀”殆尽。这一方面要求投资者做好资金安排,积极应对再投资风险,避免网贷资金长期“站岗”。另一方面,网贷平台也可加强创新,探索新型的资产开发方式。例如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这一规定正把像我表哥那样嫌麻烦的大额资金需求者排除在外。未来,或许可以借鉴“银团贷款”的模式,不同的网贷平台之间实现联合,开展“网团贷款”,加强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价值共赢,并推动监管的协同创新。
币圈——快速迭代的共识
回京前最后一天晚上,我出来跟几位高中同学小聚,吃惊地了解到作为技术宅的他们,不声不响间居然都在“币圈”浸淫颇深,不但自己真金白银投资,甚至还借助业务转型或工余闲暇的机会自己研究起区块链技术细节,试图凑凑新兴技术革命的热闹。一位去年还在做现金贷的同学,今年已开始带领团队着手转型区块链项目,他们就像逐水草而居的猎手一样,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里书写着有关财富的快意人生。
2017年,风头正劲的人工智能一再被加密货币与区块链抢了头条。很早就有听说各种眼花缭乱的概念但一直还停留在梅兰妮·斯万《区块链——新经济蓝图》科普入门段位的我,被徐小平“不得外传”的登高一呼与“3点钟无眠”的坐而论道撩拨着心弦。有道是“币圈一日,人间一年”,野蛮生长之下的加密货币与区块链建构着人们心中的共识与信心,数字货币交易所中的涨跌诉说着一个事物孕育生长时冰与火的长歌。自2013年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以来,数字货币走出了惊世骇俗的行情,而在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底层技术框架成熟丰富后,区块链与加密货币的应用场景也日臻多元。大潮涌动,也裹挟着泥沙。以ICO(首次公开募币)为代表的区块链创新逐渐偏离初心,七部委于2017年9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为广受恶评的圈钱“割韭菜”划下红线,也诉说着人们对新兴技术的爱恨交织。
四十年前的春潮涌动,带来的还有科学技术的春天。四十年后的今天,来自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正在整体上重构理论与实践范式,并推动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区块链作为互联网诞生以来底层协议层面的重大创新,承载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科学论断,也被写入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近日,全球知名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发布的“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显示,中国在区块链专利、区块链融资的增速远超过美国,领先全球。新赛场先发主导优势令人振奋,即便拿一地鸡毛的ICO来说,其在众筹、证券、审计等诸多领域所展现的应用潜力,依然引人遐想。
棚改——日新月异的故乡
返乡前就听到来自亲人们的消息:舅舅家拆迁了,表妹的婆婆家拆迁了,表嫂子也出手投资房产了。可直到与同学聚会时听到往高铁站那边的新房单价都近万了,我才终于开始发觉,这里都快成很多人回不去的故乡了。
在“去库存”政策的影响下,棚改货币化带来的短期效应带动了有效购房需求增长,进而活跃了房地产市场,推高了本地房价。与此同时,各地带有竞争意味的“抢人”政策也启发着在外的游子更多关注二三线的广阔天空,为亟待统筹协调发展的区域夯实产业与人口的基本盘。此外,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指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住房条件的改善无疑是极大提升幸福感的事情。看着搬进城市新居,我们都感慨舅舅劳作一辈子,终于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园。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近年来家乡旧城改造的推进与国内一线开发商的进驻,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
然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楼市的精准调控与住房租赁市场的建设发展,将与各种长效机制一道,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大规模棚改所催生的新富阶层,对其财富观念与理财方法的教育,也应是金融服务的题中之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不变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在春节假期及前后这段时间里,纵使全球市场经历暴跌、国内监管大幕拉开,人们依然充满希冀,品尝着金融带来的便利、喜悦、况味与无限可能。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必将在新时代发挥更广泛更深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