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场哨前强行广告一波#
套用昨天胖友圈的一条状态——“人工智能是西西弗斯的任务”,夺取欧冠是罗纳耳朵的任务。对了,米兰是冠军。
*/
向音乐爱好者与具有基本音频文娱需求的老人推荐“腾讯听听”音箱。
首先说说智能音箱的共性优点。
一是更加灵活的音源。以往的桌面音箱,其音源大致为AUX线输入或蓝牙传输,再或者更传统一点,通过读取内置外接存储设备上预先下载的内容来进行音乐播放。这样最大的问题就是设备音源缺乏灵活性:要么是内容资源的更新不灵活,要么是需要对手机等音乐播放设备施加额外的约束,例如AUX线的长度束缚、蓝牙传输范围束缚,以及手机本身的计算资源的占用。而智能音箱本身能自行连接Wi-Fi下载音频资源,并通过自带播放器解码播放,可谓无牵无挂,无所拘束。同时,辅以配套手机App的精准调校,例如收藏、歌单、个性化偏好,基本能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
二是更加方便的交互。我一直认为,发轫于iPhone的智能手机革命,其实最关键的环节在于交互模式的革新——在彼时计算能力与其他硬件技术都已基本就绪的情况下,真正能引领时代,进而带动成体系创新的就是信息交互模式的进步。智能音箱可以让人以自然语言的方式进行基本交互,从对播放设备的手动调节与预先设定中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与实时性。依托自然语言的交互,对只有简单文娱需求的老人而言尤为方便:听歌等音频内容的消费,对于老人而言可能算不上高频需求,在缺乏日常重复的使用场景下,手机音频App的操作无疑具有相对较高的学习与熟悉门槛,加之对老人而言耳机收听的不便、音频输出的复杂,使得他们的音频内容需求一直处于欠满足状态。智能音箱以自然语言这种人机交互的次终极形态(我以为的人机交互终极形态是脑波交互),有助于满足老人们的简单文娱需求。
三是融入环境的基本个人信息助理功能。在日常居家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一些碎片化的、临时起意的资讯需求,例如天气、股票等,可能并不值得专门拿起手机查阅,此时可以在不中断即时活动的情况下,随时通过语音互动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并且,由于智能音箱的个人信息助理功能是依托于云端的“大脑”,在用户的不断使用反馈下,迭代进化前景可期。
其次说说“腾讯听听”的特有优点。
一是业界领先的版权内容资源。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与盗版侵权打击力度的加大,互联网音乐消费的渠道逐渐向少数拥有资金、流量优势的巨头集中,并形成由腾讯内部孵化的独角兽QQ音乐、阿里从创业员工手中收购的虾米音乐所组成的双寡头格局,此外还包括与腾讯达成版权合作协议的网易云音乐,以及被腾讯控股的海洋音乐集团等。尽管近年来以喜马拉雅、蜻蜓FM为代表的UGC音频平台逐渐崛起,但就高质量内容资源而言,腾讯系与阿里系产品仍是坊间的不二之选。
二是相对优良的音质。“智能音箱”的中心语始终是“音箱”,但目前行业玩家在激烈竞争与流量入口战略的影响下,以牺牲部分音质的代价换取成本的降低、入手门槛下降,进而快速圈地扩大用户基数,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天猫精灵、小米小爱音箱mini等。就定价策略而言,尽管有“微信相框”所代表的腾讯硬件高定价策略带来的心理预期在前,但我还是相信腾讯在智能音箱的本职属性上多了一份可贵的持守,带着业内姗姗来迟的舞步与高于同业平均的价格,大方打出了“音质”的招牌。
其他方面,例如使用环境容忍度,包括拾音距离与抗环境噪音干扰方面,又如轻微方言口音的容忍,“腾讯听听”也基本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最后,以“腾讯听听”为例,说说智能音箱的现时缺点。
一是无法超越时代局限的人工智障。基本上,我对“腾讯听听”的语音指令都以规整的句式、清晰的实词进行,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例如播放指定歌手的同名歌曲、询问功能方面的设置,音箱就顾左右而言他。有趣的是,“腾讯听听”工程师还准备了“对不起,我刚才开小差去了”之类的段子,供音箱智障尬聊时敷衍搪塞。就整个国内智能音箱行业而言,我还是相信百度系智能程度领先,毕竟已有“百度AI黑帮”的传承,恰如Fintech界“Capital One黑帮”的风头正劲;阿里借助其云计算方面的优势,相信旗下的天猫精灵也智商不错;"为发烧而生"的小米在小爱开放平台的加持下,正迎头赶上。总体上,现阶段的智能音箱还只能提供指令性的语音交互,离连续性的“沟通”(例如不再需要“唤醒”这一步骤)还有一定距离,遑论“弦外之音”这种究极隐马尔可夫链。
不过,我们也应理性看待这种行业现状。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微博(:-)),说“最近做了个小测试,随机问一些非技术出身的人,你认为手机的指纹解锁是人工智能吗?都说不是。所以做人工智能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所有被完成的任务就不是人工智能了。”博主进而补充道:“现在的小学生长大的时候,他们不会再认为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自动客服是人工智能。”我不由想起一个段子:现在的小学生看到真·软盘时,可能会以为这是MS Office Word软件里“保存”按钮的实体玩具。比起智能音箱,我娃娃现阶段的智商已然不遑多让;等到他开口说出连贯的句子,我又会有新的更多的期待。生命是一个过程,生活是一种体验,就像有位朋友说的那样,“人这一辈子就是一个阶段做一个阶段的事情,把每个阶段的事情做好了,也就无怨无求了。”
二是差强人意的音质。是的,在近700元的价位下,我依然能听出腾讯的局促。“腾讯听听”手机App在首页大咧咧排出了一张“试音大碟”的歌单,但可能是我在家不敢充分开大音量的缘故,各种流行曲风都显得中规中矩,低音部分有节制地表现着澎湃,中音部分恰如其分地表现着清澈,但总体而言并未给耳朵带来过多的震撼。在“腾讯听听”音箱的表达下,老鹰的加州招待所基本展示了灵动,久石让的天空之城基本回响了悠长,王杰的游戏与梦基本唱出了沧桑,小野丽莎的月亮河基本演绎出了暧昧。在QQ音乐庞大曲库的引诱下,我又祭出了浮夸而富于激情的维瓦尔第。高音的品质?不存在的。恰好我桌面还有一对两千多的惠威2.0,价格上的动态范围,堪堪表现在了音箱推挽做功的动态范围上。又恰好,家里还有一把吃灰的真·小提琴,于是你会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音质,再怎么锯木头的本色出演,也可能胜过这些非发烧级别国民音箱一招半式。不过,我还是觉得,对于音乐爱好者,而非音乐发烧友而言,“腾讯听听”智能音箱一定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文末,推荐一下大学室友Kevin·唐在知乎写的官方答问,来看看“腾讯听听”项目团队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