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胆子大一点

前些年只顾琢磨事,不屑于琢磨人,可惜资质有限,事儿也没琢磨出个名堂。这些天一直想写的一些感想,解决胆小内向等问题,其实之前也有过类似想法,现在花点时间清晰写出来罢。

  • 改变一个人的方法很多,最快的方法可能是改变TA的预期。有时太看重结果,得失心太重,动作就容易短期化,为人处事不够大气大方,好似主动给自己设立了一个阿喀琉斯之踵。举凡学生时代追姑凉、准备选拔性的考试、跟领导前辈优秀同侪打交道等等,莫不受这种因素影响。适当放下,与自己和解,放松心态,有时反而发挥更好,所谓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亦有此意,或者套用时下流行的话就是因上卷,果上躺。

  • 为什么强调要多去闯多去试呢,除了在闯与试的过程中练就胆量、培养能力外,其实闯与试本身大概率能带来更多的人际联系、业务发展的机会,选择的丰富,或者说“有得选”,本身就能给人带来底气与信心。有句话说得好,“战略失败的体现就是使自己陷入了‘没得选,不得不’的尴尬境地。”闯与试正是破解之道。从反面角度来说,Shawshank’s Redemption中提及一个词,“Institutionalize”,其原因就是特殊环境下没法去闯去试,所以只能在“institution”中寻找很少的机会,一条道走到黑。

  • 上面说的两条,改变预期与多闯多试可以配合使用,在单次试验上降低预期,同时在多闯多试的基础上,于统计意义上提高预期。如此或能获得最佳效果。

  • 如何与大佬沟通联系,让我感触颇深的有两篇文章,一个是知乎上“公子V”针对“怎样认识比你优秀的人并和他们成为朋友?”的回答,我理解最关键之处就是自己确认,同时明确传达——I am here to stay.这个要点是如此令我深受启发,以至于我发现很多时候与大佬无效的沟通联系,其实根源是你自己都无法确认whether I am here to stay,更遑论明确传达,因此大佬也不好贸然对你分配时间与资源。

  • 如何与大佬沟通联系,另一个让我感触颇深的是那个略成笑料的比尔·盖茨女婿的段子。一般说这个很扯,大佬不会连背景调查都不懂,但我现在想到的是,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信息不对称上,但其实,如果不是“女婿”、“副总裁”这种逆天的自诩,其实大佬们也未必那么在意你作为圈内“朋友”“熟人”的成色,相反他们可能乐得一个能够勾连彼此的红线,这根红线是不是个somebody,没有那么重要。简言之,你如果说自己是比尔·盖茨女婿,这个在信息时代基本见光死;但你如果只是说自己认识比尔·盖茨,这个在六度连接的时代谁知道呢。如果你认识的几个大佬都没比尔·盖茨那么忙又恰好能坐到一块,那一起吃个饭也不是不可能。

  • 为什么要不卑不亢,或者挑重点说,不要自卑。以前不敢跟大佬接触,总担心大佬鄙视自己、看不起自己。其实,一来大佬格局所在,不会轻易看不起人;二来大佬对nobody真正的反应是根本没功夫想起你,就仿佛在下一次聚餐时遇到,如果你戴着口罩,大佬看见你可能还刹那间恍惚,四目相对时眼神仿佛穿过你脑袋望向你脑后的远方,就是那种感觉。“不要自卑”说得极端点,就是别太把别人当回事,有位领导跟我说,“你把他看得高,他就高;你把他看得低,他就低。”(大意如此)从另一个角度辩证来说,太把别人当回事其实也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因为生怕别人不把自己当回事,所以十分敏感太有自尊,这样其实对方也累,毕竟要不停地预判彼此的预判。谨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佬无暇以小辈为惘闻——这也是多多请示汇报的意义所在。

  • 有时对人的卑微也是一种对人的恶意。怎么说呢,比如对方没回信息,你就开始恶意揣度,觉得对方看不起自己。其实,大部分时候还是太忙,一时没顾上,少部分时候确实是不想浪费彼此的时间。当然可能时间资源的分配本身就是体现了重视和轻视的程度,但凡事把别人往好了想,终归是于事有利——万一你错了呢。

  • 最后一点,其实并没想得太确切,只是历经毒打后,一些模模糊糊的感觉,三观未必正确,姑妄记之。就是,走向社会后不要有“好孩子”“乖孩子”心态,周遭不再是关心爱护学生,只要听话上进就喜欢的老师们,而是首先秉承生存法则行事的理性人。简言之,“不要把人想得太好”。这样能够降低自己对他人不切实际的预期,其实也相当于避免了自己强加给他人的过高要求,这样自己也不至于动辄耍小性子生气翻脸。有回晚上加班,不远处工位一个老司机跟他媳妇打电话问啥时下班,在听到媳妇说领导让他们加班到很晚时,老司机苦口婆心说,“领导这是有目的的,不要太认真……”闻之觉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