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到了人靠衣装的年纪,自己终是不能免俗,国庆七天搞定了长袖Polo衫,对品牌有一些感想。
Table of Contents
人需要懂一点品牌
一是方便生活。以长袖Polo衫为例,我大致走了一些专店,心里有了一些体认:
- MUJI、UNIQLO、GAP都没有长袖Polo。
- 雅戈尔最是擅长这种“爸爸装”,照顾奔四中年日渐发福的身材,且长袖Polo遇上打折活动性价比突出。但长袖Polo作为小品类,每年就策划两三款,之后再无上新。价位600元到1000元左右,网店类似款价位打对折,但面料有较大差异。
- AIGLE作为雨靴起家的髪国品牌,确实自带小布尔乔亚光环,2021仅出的几款中,有一款灰色长袖Polo穿上是不是有左岸艺术家的感觉,除了挥之不去的肚腩时刻出卖自己。价位1000元左右。
- 海澜之家没法满足“人靠衣装”的需求,只能是跟小年轻的青春活力相得益彰。几款以撞色为主基调的领子,对中年而言还是太显活泼。价位200元左右。
- Lacoste没去过实体店,从天猫官方旗舰店来看是少数认真对待长袖Polo的品牌,SKU较丰富,价位1000元左右。
- Ralph Lauren可算是Polo牌Polo衫,天猫官方旗舰店渠道与实体店(燕莎友谊金源店)价位高度一致,实体店服务小哥也浑身散发着矜持、优雅与适度的热情,有趣的是Polo衫在Ralph Lauren店中其实也只占据了一两个货柜,店面大部分是其他商务休闲服饰了。看中一款三颗扣子的深领长袖Polo,穿上有点像中山装,很是大气。价位1500元左右。
- Hush Puppies学院风(或曰学生气)重了点,看到有两款长袖Polo还是不错。价位1000元到1500元左右。
二是拓展认知。比如说,带孩子认识人类世界时可以怎么入手呢,我认为可以按地理实体—国家实体(同时也是宏观经济实体)—微观经济实体的顺序来,而微观经济实体的一个较好切入点就是品牌,甚至可以说,微观经济体的版图,就是品牌的版图。系统了解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品牌,有助于以点带面了解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国际产业的分布、全球价值链的构成。2021年上半年曾去泉州调研,当地一位经理在介绍本地服装产业时,曾直接摆出一张安踏旗下品牌图谱(尤其是FILA、Arc’teryx、DESCENTE等),非常直观展现出当地产业状况与国际化发展的特点。事实上,“品牌图谱”也是一个不错的生意,目前已有不少互联网企业从事这一营生,例如买购网、品牌网、世界品牌实验室等。
三是便利社交。适当了解品牌主力产品价位、风格等,有助于从侧面了解人际交往中各方阶层、品味等,尽管这不时失于片面,但真实世界的认知,不正是一个又一个的贝叶斯推断么。2014年曾参加企业文化条线举办的培训班,其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在线课程是关于世界名表品牌介绍,当时我戴着一枚屌丝浪琴觉得很新鲜,就跟着开了开眼界。现在才知道,其实机械手表早已到了情怀与装饰为王的时代,我这种不愿为实际效用之外的东西付费(也付不起)的踩点考勤玩家自然是“华为真香”。
四是体认管理。有句话说得好,产品是占领货架,品牌是占领心智。品牌呼号一旦打出,工商管理中其余诸如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支持性活动,以及流程管理、产品创新等价值创造的活动都是为了兑现品牌承诺。某种意义上,商战中,品牌宛如军旗,代表着一个企业活的灵魂,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品牌的建设进行——Brand first, management follows.
中国品牌有时缺的是一点Vintage感
我在世纪金源燕莎友谊逛店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 有个叫“LUKA DILONG”的品牌占据燕莎友谊二层男士服饰C位。仔细一看容易发现,品牌名称就是一个汉语拼音全拼单词,品牌Logo也明显有山寨LV的气息。但容易想见,能进驻燕莎友谊的品牌,产品件均价位也不会太低,事实上,这个品牌的长袖Polo衫价格在2000元至3000元不等。
- 在新燕莎Mall中,也有两个姊妹品牌——DANFURUI与DANGEDIYA,初看并不以为意,有了“路卡迪龙”的经验后认真拼读一遍,发现又是两个中文词汇——“丹弗瑞”与“丹戈迪亚”的汉语拼音全拼;而这两个品牌的血缘关系,也是我先逛过DANFURUI再走进DANGEDIYA顿觉似曾相识后,跟店员攀谈方知。可见这家集团都有品牌矩阵的意识了。
- 还有一个鬼畜品牌,“比音勒芬”,拼得出英文名算我输。与前述品牌一样,件均价格亦是不菲。
不过,我大致比划了一下这些品牌的实体衣物,手感和观感倒害是过得去的,颇对得起暴发户老板的气质,也能感受得到中国制造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积累的匠气。所以我想到,中国品牌,除了“卡脖子”领域这类尚需集中攻关的领域,在其他领域可能最缺一点Vintage感。
这个Vintage感,一是体现在品牌历史的自然积累上。毕竟中国真正开始以市场化思维商业运作产品品牌也不过从改革开放始,一些个老字号还动辄在产权纷争与多元化盲动中折戟沉沙(参考吴晓波《大败局》),国外品牌却往往可以从容讲述文化传承、家族工艺的故事,无形资产上已棋先一着。百度搜索“路卡迪龙”、“丹戈迪亚”、“丹弗瑞”等品牌,至今仍能看到其诞生于意大利的扯淡品牌故事。
二是体现在产品打磨与品牌承诺的兑现上。能够穿越消费周期与风潮变换而屹立不倒的品牌,必然是在货币选票的调教下、市场需求的教育下、用户口味的毒打下与品牌受众反复互动、彼此了解,互相形成默契的结果,代表了质量的稳定、工艺的改进、风格的与时俱进。
三是体现在中国国家品牌的文化自信上。像路卡迪龙、丹戈迪亚、丹福瑞、比音勒芬这类名字山寨的品牌,按理价位应向山寨货看齐。但是,它们恰恰以碾压山寨的产品力成功定位了中老年成功人士这么一个细分市场,其客户特征是,成长于中国发展初期阶段,对外国产品传统上抱有优于国产的印象,同时又以宽裕的经济基础强调对产品力的追求。而对于成长于国力快速发展时期的Z世代而言,教育质量的提高让他们轻易判读出这类产品品牌的山寨味,与此同时互联网与经济全球化让他们也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并非处处不如外国,在很多领域甚至还有优势。如此,此类品牌的山寨命名非但提供不了Vintage感,反而会影响消费者对真实产品力的判断。可以想见,这类品牌也会像燕莎友谊这种传统专柜的零售形态一样,伴随着对应细分客户群体的逐渐老去,不在时代变迁中演进,就会在时代变迁中消亡。
国有卖场品牌之殇
我因为金利来专柜退货事宜,电话咨询金源燕莎客服,但服务体验非常不好。首先,传统卖场与新兴的万象汇等业态不同,线下退货并不在服务承诺之中,需要预先征得专柜同意。其次,不同于新兴卖场通过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与动线设计让顾客徜徉其中、均匀导流,金源燕莎在卖场空间上没有任何设计可言,完全是各家店铺平铺直叙,就像在逛以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反倒是客服的反问——“我们这里有三个商场,燕莎友谊、新燕莎Mall、贵友,你是问哪个?”——让我略感懵逼,敢情金源燕莎让人驻足探索的心思都花在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物业分隔上。最后,我拨通燕莎友谊的客服电话,拜托她帮忙转接金利来专柜的电话,她表示该专柜没有电话,显得很为难,再往后竟然玩起信号不好的把戏。我终是抄起电话再次拨通发了一通火,然后直接打车过去,也不知是不是这种沟通方式成功施加了一点压力,金利来专柜现场倒很快答应了退货请求。
吴晓波《大败局》中郑州亚细亚的陨落令人叹息,其实我在老家也见识了传统商场在时代浪潮下的式微。金源燕莎作为我暂见过最大的卖场,我至今仍未完全逛完过、了解过其全貌。倒不全然是因为大,也因为其品牌的混乱、物业管理的不统一,在燕莎友谊、新燕莎Mall、贵友大厦之间,同一楼层竟还有卷闸门予以分隔。燕莎友谊商城正是我童年时跟父母逛商场时的样子,只有古板的柜台货架,没有其他诸如餐饮、亲子互动等新体验经济元素。新燕莎Mall最壕气的地方在于时不时出现同一品牌竟然有多个店铺同时竞争,例如二层的雅戈尔专店,一大一小相距仅二三十米,端的“当面锣对面鼓”,也不知这算充分发扬了金源地大之利,还是想要反复在顾客眼前秀存在感。
当然,在看过东边芳草地、颐堤港、大悦城、合生汇等卖场的浮华声色后,或许我们也会对世纪金源有别样的好感:例如不工设计的朴素,让人得以直奔需求主题;例如方正分割的规整,恰如此地周边稳重、崇学的氛围;例如纷而不扰的寡淡,正好让父母带着孩子投身周边补习上进的正道上去。所以,我们才见得附近房价高企的万柳、世纪城社区,以及低调务实的中关村核心区,或许这就是城市建筑与文化风格上的彼此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