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时不时关注大众ID.6车型,也借外出办事之机实地参观样车,印象深刻。
一是市场定位上契合了消费者追求生活品质、家庭成员增多的时代趋势。ID.6的推出,精准把握了市场需求,从续航里程、内部空间到定价,很好丰富了市场品类,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填补了市场空白,可算是真·电动汉兰达。
二是在外观设计上展现出令人悦目的品味。得益于纯电平台优势与多年消费市场积累,大众成功展现出对电车颜值应有的品味。不管是比亚迪唐还是广汽的一众车型,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到最后要拧巴着来一个反向线条或一个尖角。尤其是一汽大众的ID.6 CROZZ,好看更胜上汽大众ID.6 X塌下去的前灯与略显凌乱的后脸,展现出一贯的顺畅线条与大气。
三是在空间设计上展现出底蕴深厚传统厂商的细腻。车内部空间设计上能感受到大众多年紧跟消费者需求的积累,基本没有浪费的空间,也很聪明地在拉大轴距同时减小车体宽度,既扩展了乘坐空间又保证了驾驶体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蔚来,空间设计其实非常粗放,尽管乘坐空间可算奢华,但道路驾驶、倒车入库等体验其实难言舒适,需要更多的小心翼翼。
四是在功能设计上展现出传统大厂的稳重与克制。不同于某些厂商辅助驾驶落得个“一键火化”,也不同于某些厂商人工智能落得个“人工智障”,大众ID的辅助驾驶与车机功能可谓寒酸,但体现出大众对技术边界的务实认知,少了新势力花里胡哨的浮躁,多了一份对车机功能严谨稳定的预期。我非常疑惑于新势力的迷之自信,曾亲眼见过驾驶员用普通话对NOMI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法”,NOMI半天没有反应过来,第三次方才正确显示目的地列表。试想连并不生僻的专有名词都反应不及,还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路况?当然,ID系列车机确实还有较大改进空间,例如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大的车身控制、导航资讯、媒体娱乐领域,可以引入更多数字化、智能化功能模块。
五是在动力取向上同时展现出细腻与稳重。新能源电动车动力充沛的“推背感”对新手来说毋宁说是“推搡感”,大众ID作为驾驶体验“最像燃油车”的电动车,尽管被评论为动力疲软,但仍然有比同级燃油车更好的线性响应与加速,再加之对于ID.6这种主打家庭用途的SUV,其实安全稳重不失为更好的选择,因此动力方面的平衡调校,一方面体现出大众对传统驾驶体验的回归(没有长时间造车经验的积累,未必能如此细腻拟合燃油车驾驶体验),另一方面体现出大众对电能动力优势的审慎驾驭。
有了自己对大众ID系列产品力的基本判断,之前一度疑惑于为何中国大陆销量不彰,但刚看到新闻,感到大众ID似乎开始放量,家族车型8月交付突破7000辆,尽管绝对数量不算亮眼,但环比7月增长20.9%,考虑到SUV并非租赁共享出行领域主力车型,这个交付数据应主要来自于私人消费市场,可以说是值得期待。
带着这样的认知,先前只知道DAX30的我,还查了一下大众的股票VOWG等(网页链接、网页链接)可以看见从2021年初开始大众股价即开始快速上涨,目前收于266.60欧元,市盈率为7.09。年中欧洲杯用ID车模运送足球的策划令人惊艳,与股价表现相得益彰。
当然,以上讨论主要针对ID.6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