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世界杯捧杯后,B站上出现很多黑C罗的视频,并因信息茧房效应,在我的个性化页面越来越多。初看之下觉得有趣且爽甚至有道理,但回想之下,不由生出疑问。C罗被口口声声讨伐成阿伟罗、球玊,那他之前五个金球只道足坛是瞎了眼么?
于是有意点进几个balanced集锦视频,尤其是新近上传的几个三十分钟过人集锦,终是发现,说C罗没有脚下功夫那是不客观的,说他没有阅读比赛的大局意识那也是不对的。甚至于,在2014年以前,相较梅西,我可能更喜欢C罗的脚下功夫。
梅西所过之处人仰马翻当然令人很爽,但C罗的带球,大开大合间更有种速度与灵动之美。C罗过人集锦中,加速、变向、急停、油炸丸子、穿裆、牛尾巴、踩单车等等,都是凡人加以刻意练习都能略试一二的把式,当然还有标志性的Ronaldo Chop,也并非特别难学。C罗为勤奋与坚韧对人的成就注入了新的例证。
反观梅西,之所以说他是天才,甚至是神,很大原因就是,他的东西一般人没法学。你能学会他把球粘在脚上的艺能么?你能学他缝纫机般的摆腿么?你能学他胜天半秒的预判么?
相较C罗愈发被人诟病的“花架子”,有人喜欢夸赞梅西动作的简单,但这世上,最难学的其实是简单。贝尔、姆巴佩速度快,一脚趟过就能传球给三秒后的自己,但平常人能有这么快的速度么?梅西的沉肩看似简单,但普通人能有他那样快的步频么?就好像打仗时,如果有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简单粗暴,确实不需要那么多迂回穿插,但问题是,首先你得有范弗里特弹药量啊。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似乎也应感谢C罗,为时代留下了属于凡人的颂歌。这也能理解,凡人如果想取得超人的成就,往往需要提早进入到取得成绩—建立自信—渴望更大成就的正反馈循环中去,并在无法停下的脚步中有意无意形成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的偏执。C罗性格中的种种,例如2016欧洲杯决赛对着主教练的一通输出,例如他惯见对队友的摊手苛责,例如他目空一切的俱乐部拆家,其实都是这种偏执的投射。神或天才可以物我两忘纯纯享受造物主的赏赐,但人却必须要达成魔鬼的契约,收之桑榆的同时难免失之东隅。这种性格缺憾本身,就是对天赋缺憾的替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性格之憾补天赋之憾。德艺双馨固然值得夸赞,但凡人炼艺而未顾修德,只要大是大非上无甚亏缺,又何必苛责。
2014年后,在伤病打击与自身规划双重作用下,C罗由控球边锋向抢点型中锋转型,自此再无曼联时期那个脚法华丽的少年,而出现了一位嗅觉更敏锐、爆发力更惊人的终结者。这种转型路径选择,最有效利用了自身身体条件,面对岁月的阻拦选择了最能扬长避短的方案。此后的集锦中花哨的过人少了,但简洁明快的配合让人体会空间阵型的魅力。
很多人诟病C罗的点是他的营销。但我更愿说,C罗活跃的年代,正是信息技术与新商业模式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年代,C罗的团队借势时代的红利,利用新媒体与新模式,终究还是让C罗与这项运动相互成就,推特上C罗坐拥最多粉丝即是例证(即算假粉,也是这个时代特有的印迹)。媒体的尬吹与夸张也正是信息时代杠杆效应的真实写照。
作为对照,可以回顾三大球王在各自所处时代中对自身个性的塑造。
贝利诞生于战后世界新秩序甫经建立的大背景下,承载着一个民族新生的期待。贝利以黑人身份带给不同种族的人们以相同的激动。马拉多纳诞生于冷战末期旧秩序将倾的年代,并在马岛战争的阴影下承载了太多民族振兴的期望。在这种背景下,马拉多纳对格瓦拉卡斯特罗的崇拜造就了他桀骜的性格。梅西诞生在原本发达国家的衰颓年代,社会风气充斥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不堪,社会之殇甚至险些埋没一位不世出的天才(梅西的父亲因失业无力给梅西看病),这似乎也造就了梅西小心翼翼的性格。
足球的魅力,在于它能凝结一个时代的精神,动员最广泛阶层的力量。每个城市的足球场,往往也是这座城市的地标,从其建设之日起,即凝结了工人阶级的汗水,倾注了这座城市的关注。建成之后,球场见证着这座城市最广泛阶层的团结向上。我有时觉得,一国足球水平的高低,其实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写照。高水平的足球,要么来自于贫穷与动乱的深渊,这里无产阶级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足球足以成为人民少有的寄托;要么来自于财富与福利的摇篮,这里人们再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足球可以成为兴趣使然的追求,成为马克思所言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生动体现。